中公教育整理了2019黑龙江教师考试备考: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供大家参考,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成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认为儿童道德发展是分阶段的,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更多黑龙江教师招聘相关信息可关注黑龙江教师招聘频道。
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一知识点在教师招聘相关考试中多以单选、多选客观题的形式来考查。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成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认为儿童道德发展是分阶段的。并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就是“海因兹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
一、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
【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
对道德两难问题的回答:海因兹不能去偷药,因为如果被人抓住是要坐牢的。
【相对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对道德两难问题的回答:海因兹应该去偷药,谁让那个药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都不行。
二、习俗水平(9-16岁)
【社会习俗道德定向阶段】又称好孩子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
对道德两难问题的回答:海因兹应该去偷药,如果不偷别人会认为他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
对道德两难问题的回答:海因兹不应该去偷药,因为如果人人都违法,都偷东西,社会会变得非常混乱。
三、后习俗水平(16岁以上)
【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对道德两难问题的回答:海因兹应该偷药,因为人生命的价值远远大于药剂师个人对财产的拥有权。
【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对道德两难问题的回答:海因兹应该去偷药,因为和种种考虑的事情相比,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有价值。
【单选题】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有法制观念取向者属于下列( )时期的特征。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道德成规前期
答案:B。解析: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题干表述为具有法制观念取向者,体现了维护权威道德定向阶段,故此题选B。
【判断题】皮亚杰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得出了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从自律到他律的发展过程。( )
答案:×。解析: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得出了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科尔伯格采用了“道德两难故事法”得出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共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故此题错误。
推荐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汇总 哈尔滨教师招聘 齐齐哈尔教师招聘 牡丹江教师招聘 佳木斯教师招聘 大庆教师招聘 绥化教师招聘 鸡西教师招聘 双鸭山教师招聘 伊春教师招聘 黑河教师招聘 鹤岗教师招聘 七台河教师招聘 大兴安岭教师招聘